益阳市审计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年度工作报告 |
点击数: 时间:2025-03-19 |
|
益阳市审计局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根据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统一部署,创新审计理念,完善审计机制,依法履行审计职责,扎实做好法治建设各项工作,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,现将2024年法治建设工作总结汇报如下: 一、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(一)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,持续筑牢法治根基。一是健全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、党内法规和宪法法律法规的常态化机制。我局制定《2024年益阳市审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安排》,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》纳入党组学习重点内容,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。二是领导干部“会前学法”成常态。局党组会、中心组学习、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会前学习中央、省、市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》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》,牢固树立领导干部法治思维,带动全体审计人员提高法律意识,提高依法审计水平。三是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。我局按照《益阳市审计局关于学习贯彻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施措施》《益阳市审计局“八五”普法工作要点》,制定了《益阳市审计局2024年普法责任清单》《益阳市审计局2024年普法任务清单》,实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。 (二)坚持政治统领,把准审计工作正确方向。一是围绕大局谋划和推进审计,组织开展预算执行、经济责任、民生保障、政府投资项目建设、资源环保等五大类42个审计项目。二是切实履行市委审计办职责,提请市委审计委员会每年召开2次全体会议,审议审计工作重大事项,向市委审计委员会报送审计要情、专报等审计成果20篇,获市委审计委员会领导批示39篇次,对市委审计委员会议定事项和领导批示,建立台账跟踪督办,并及时报告办理结果,形成工作闭环,促进修订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、福彩公益金等管理制度12件,推进耕地“非农化”、“非粮化”、PPP项目管控、惠农资金等专项整治取得实效。 (三)强化法治能力建设,提升依法审计水平。一是修订干部考核管理制度,激励担当作为,推进专业赋能,锤炼“能查能说能写”基本功,开办“益审学堂”11期,近两年23名干部获得审计相关专业职称。精心组织如法网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考试,参学率、通过率均保持100%。每年组织新进公务员参加行政执法考试,业务科室人员执证率100%。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机关普法宣传。通过开展学习强国知识竞赛、以审代训、专家现场授课、张贴宣传标语挂图等形式,向我局干部职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论述,宣传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》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》等法律法规的原理及内容。如:市审计局举行“山乡有理 学习强国”学习达人答题挑战赛,以赛促学,以学兴审,为法治政府建设贡献审计力量。三是广泛开展普法主题活动。通过网络宣传、法律进社区、组织收看公益课等形式,开展送法下乡活动、“4·15”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、“12·4”国家宪法日、“信用记录关爱日”、“民法典宣传月”、宪法宣传周等普法宣传活动。 (四)狠抓执法监管,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。一是开展全市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评选,选出一批质量高、成果好的“产品”,提高审计人员质量控制意识,进一步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实务指引。在2024年全省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评选中,我市6个审计项目获全省优秀审计项目表彰,近3年来,全市有25个审计项目获得“省优”。二是持续推进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常态化、制度化和规范化,扎实有效地对审计执法活动进行全方位、全流程的监督,规范行政执法行为。我局不断完善修订《益阳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考核及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办法》,每年组织对市局各业务科室、各县市区审计局审计执法案卷进行质量考核,指导审计人员查找执法依据,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提高审计执法水平。2023年,组织对局机关各科室和各县市区审计局的审计项目开展了质量检查,反馈各类问题197个,已全部整改。三是严格落实《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,持续推进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工作。认真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,通过审计审理,及时纠正审计程序不到位、事实证据不充分、违规行为表述不清晰、问题定性不准确等问题,提高了审计质量、防范了审计风险。四是按照三类监督贯通协同高效的要求,根据审计移送线索管理办法,加强对审计移送线索处理情况的跟踪配合,促进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、巡视巡察监督贯通融合、协同高效,实现了“1+1>2”的效果。2023年以来,市审计局共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案件线索85件,其中,起底以前年度群众身边的风腐问题线索42条,移送殡葬领域线索20条,年度审计项目移送线索23条,已立案审查15人,追责问责77人。年内派出12人次参加巡视巡察、纪检监察。 (五)多维度发力,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。一是召开党组(扩大)会议学习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》《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规定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》等。二是印发了《2024年益阳市审计局“营商环境提升年”实施方案》,制定了一系列具体举措,在2023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等审计项目中,关注相关部门和园区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、优化政务服务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情况,审查是否存在破坏招商引资环境等影响营商环境问题,并依法进行查处。三是抓实审计整改督促。针对审计工作中发现影响和损害营商环境的问题,贯彻“边审边促、边审边改”的审计思路,推动被审计单位审计过程中立行立改。进行跟踪检查,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主体责任,实现审计整改长效化。四是及时提炼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成果。我局充分发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监督职能作用,为持续优化益阳市营商环境贡献“审计力量”。2024年度在省级以上媒体发布有关信息报道30篇。 二、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情况 (一)深学笃信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,以法治促进审计高质量发展。我局主要负责人持续深学笃信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,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审计工作质效。今年,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,持续开展审计机关负责人讲法治课活动,以“自觉遵纪守规 赓续光荣使命 保障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”为主题,深入结合审计工作实际,深刻阐述审计工作与社会经济、法治建设的密切联系,将依法行政的理念贯彻于审计工作始终,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审计工作的思路、办法和创新举措。 (二)认真落实法治建设责任制,积极推进审计机关法治建设任务落实落地。一是根据今年本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,制定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,将审计法治建设任务层层压实责任,明确责任部门,有效提升我局法治建设工作效能。二是按照市委、市政府和审计厅要求,认真做好我局法治建设情况报告工作,按时上报,并依法向社会公开。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要求,完成年度述法工作,不断推动述法工作提质增效。 三、存在的不足和原因分析 我局法治建设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,也存在一些不足,一是全面审深查透的力度有待提升。受时间、力量等因素影响,部分审计项目的穿透力和精准度不高。有的审计项目从党委、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进行研究分析不够,存在查找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。二是“人少事多”的矛盾仍然存在。审计“大兵团”联动作战和各类监督贯通协同需要抽调大量审计人员,我市审计系统老中青相结合的干部梯队尚未完全形成,熟悉法律、工程造价、资源环境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不多,特别是大数据审计人才缺乏,影响了审计效率和精准度的提升。 四、下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(一)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。一是积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,持续开展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,全面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,恪守审计权力边界,坚持“法定职权必须为”“法无授权不可为”。二是继续加强宪法、民法典和审计专业法律法规的学习,促进审计干部法治素养的提升。落实审计业务学习制度要求,不断增强业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紧密结合审计实务,开展与审计工作密切相关的新法律法规学习,强化学习研究,将学习成果有效转化为谋划审计工作的新思路、新办法,充分发挥法治教育培训促进审计业务工作提质增效的作用。 (二)持续提升审计依法履职水平。一是紧紧围绕市委、市政府中心工作,始终坚持在法定职责权限范围内开展审计,厘清权力边界,规范业务程序,不断提高审计执法的执行力和公信力。二是坚持依法依规、客观公正,做实成果、防范风险,分级负责、突出重点,务实高效、廉洁保密,加强和优化审计项目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,落实审计质量分级负责制,深化研究型审计,保障审计结果文书、审计信息等审计成果质量,提高审计效率,防范审计风险,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。 (三)持续抓好审计规范执法行为。一是规范审计程序。要对照审计法律法规,量化、细化每个审计执法节点的工作事项、工作职责、法律依据、时间要求,明确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审什么、怎么审、达到什么要求,强化审计实务指引,做到审计工作循法规、按程序、讲证据、有记录、可检查。二是抓好质量管控。持续深化“三个提升行动”,通过“培”“学”“比”“选”提升审计质量。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评估制度,对严重质量问题要强化责任追究,促进我局审计法治工作全面迈上新台阶,为建设法治政府作出新贡献。 |
|
来源:益阳市审计局 作者: |